王建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产业链招商效率的建议》提案收悉,根据提案办理工作要求,经会同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国控集团意见,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狠抓项目招商投资工作,持续推进工业强市“6543”计划,坚持不懈招大引强,整体工作有序推进,招商引资质效显著提升。
一、上半年招商工作总体情况
(一)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07个,同比增长14%,完成目标任务的67.8%,协议投资额1661.8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5个、20-50亿元7个、10-20亿元27个、5-10亿元36个、3-5亿元24个、1-3亿元306个。
(二)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53个,同比增长6.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0.6%,总投资额1104.7亿元。签约项目当年开工149个,开工率36.5%,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100亿元3个、20-50亿元4个、10-20亿元14个、5-10亿元24个、3-5亿元26个、1-3亿元281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3个。
(三)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全市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93个,同比增长42.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3.3%,总投资额948.3亿元,同比增长63.4%,平均投资额3.24亿元。当年开工投产项目61个,投产率17.3%,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其中,新投产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50亿元4个、10-20亿元14个、5-10亿元32个、3-5亿元31个、1-3亿元210个。新投产10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0个;5-10亿元项目,同比增加22个。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链式”发展,强化主导产业招引
1.绘制产业图谱,开展精准招商。紧扣“2+3+4”重点产业,进一步强化以链招商,聘请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智库机构、邀请沪苏浙在宣投资企业共同参与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梳理沪苏浙重点目标企业480家,按图索骥、主动承接重点目标企业产业转移。2023年“2+3+4”产业链推进组报送项目线索328条,其中有效线索172条,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55个项目签约,有效线索转化率近32%。
2.借力链主招商,提升招引质量。以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引导鼓励华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担当“招商大使”,先后引入装备端苏州迈为和宏瑞达、材料端赛伍技术等5家光伏上市公司在宣投资配套项目,形成由装备、原材料、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成套等组成的光伏全产业链体系。积极鼓励各经开区(园区)根据产业和承载能力,重点招引产业链上的央企国企、上市企业、专精特新、“独角兽”和“小巨人”等企业。
3.推动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围绕“2+3+4”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建设,组织我市异质结光伏、高性能密封件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电子电路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先进基础材料、绿色食品等6个产业集群申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库。2023年,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2.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26.6%,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九成。
(二)优化项目线索研判,加强招引项目前置审查
1.规范项目线索办理流程。持续优化项目线索管理流程,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严格按要求做好项目线索报送单位预审+科室初筛+分管初审+集体研判工作,压实工作责任,完善项目线索申报预审、初筛、初审、研判、推送“五步走”工作机制,做到项目线索全流程闭环管理。
2.组建项目线索研判团队。在2022年组建的市本级“双招双引”项目线索研判专家库基础上,今年,市投促局进一步充实项目线索研判专家库,调整后的专家库成员由27名增加到36名,专家库成员包括:部分市直单位熟悉部门政策或经济产业知识的业务骨干、行业协会专家、基金经理人、院校专家等。一年多来,项目线索研判专家库充分发挥了专业人才的参谋、咨询和服务作用,为市本级项目线索研判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重大项目招引过程中,市投促局将注重发挥各领域专家的参谋和外脑作用,提升项目招引的精准性、有效性,助力决策科学化水平。
3.坚持项目线索半月研判机制。市投促局每半月组织开展一次市本级项目线索研判,会同市直相关单位、项目线索研判库专家对市本级招商主体报送的项目线索进行初步研判,主要围绕项目投资主体实力、产业前景、要素供给、项目效益、环境保护、政策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证评估,提出合理化建议。研判会后,市投促局及时制发会议纪要,分析项目线索落地可行性,提出有效项目线索招引关注点和注意事项建议,为平台项目评审提供参考。
(三)选优配强专职队伍,提高专业招商水平
1.建强驻外招商队伍。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全市“双专双实”招商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驻外招商队伍建设要求部署,先后5次对驻外招商队伍进行优化调整。联合市委督查室、市委组织部开展驻外招商工作督查,通过电话核查、实地督查全覆盖掌握驻外招商人员专职驻点情况。
2.提升专业招商水平。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新春第一课暨招商培训会,市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府负责同志出席开闭幕式并讲话,邀请湖州招商代表、院校教授、基金经理人等专家授课。与国家商务部统计学会下属国商机构合作开展招商引资培训,举办招商引资线上大讲堂3期,累计参训800人次。加强对驻外招商干部培训指导,各驻外招商局联系领导赴驻点区域开展专业招商业务培训。加强对产业、市场研究,起草印发《招商参考》5期,梳理胡润500强、单打冠军、独角兽企业,为精准招商提供参考。
3.树牢实干实绩导向。严格考核奖惩,科学做好驻外招商局、基金招商局、外资招商局及干部年度考核,每季度评选招商实绩突出的驻外招商干部予以通报,评选年度招商引资功勋,出台驻外招商干部薪酬激励办法。注重在招商引资一线发现、使用干部,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评判招商干部表现的主要依据之一,并与个人评先评优相挂钩。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实干者增添敢做善为的“底气”和“硬气”,不断吸引更多的优秀干部人才向招商引资一线集聚。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1.做好工业地块统筹。为推动土地要素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要求,在已纳入全市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的存量工业用地基础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园区预留工业用地“大地块”情况进行了梳理摸排,全市现有200亩以上预留“大地块”23宗15137亩,其中200至500亩的8宗2460亩、500至800亩的8宗4683亩、800至1000亩的1宗804亩、1000亩以上的6宗7190亩。
2.积极引导基金招商。近年来,面对招商引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市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构建“产业+基金”新型招商引资模式,并持续迭代完善,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多主体推动的基金招商新格局。目前全市政府(国资)参与设立基金49只,规模300.85亿元,其中市本级参与设立的基金17只,规模130亿元。2023年全市通过基金招商共对接招商项目172个,已落地项目13个,总投资金额33.465亿元。今年以来,吸引省高端装备制造母基金增资入伙金宣新能源基金,现已出资到位1亿元;争取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基金在我市设立了10亿元市级绿色食品产业专项基金;市基金招商局共对接招商项目60多个,正在洽谈的项目19个,拟签约落地项目5个,已落地项目2个、签约金额23.67亿元。
3.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转化。投促、发改、经信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建立全市亿元以上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项目库,对各县市区、宣城经开区往年签约未开工项目数进行半月通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听取汇报、市委市政府双月调度招商引资工作、每季度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观摩点评活动,各产业链推进组每月召开招商工作调度会,通过亮晒成绩单、分析短板问题,形成各级招商主体“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招引力度。切实发挥县市区和宣城经开区等平台招商主力军作用,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招大引强目标,抢抓即将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等战略机遇,坚持顶格推进、顶格协调,突出主导产业招引,积极谋划布局新的产业赛道,加大在手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的持续跟踪和对接力度;加大与各类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和基金管理人的合作力度,撬动各方的产业资源、项目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共同服务宣城产业发展。
(二)营造浓厚氛围。抢抓宣城全域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沪苏湖高铁通车等机遇,加大长三角地区招商宣传推介对接力度,营造“大招商”浓厚氛围。采取小分队、有针对性招商座谈交流等有效形式,切实提高招商活动实际效果。深化与中介机构、基金公司、商协会组织合作,探索设立专业化招商公司,推动市场化招商取得实效。
(三)发挥驻外优势。进一步加强驻外招商统筹,推行项目线索和项目落地市域内共享,形成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继续发挥驻外招商“尖刀”作用,加强驻外招商局与落地经开区(园区)工作协同,抓紧抓好一批在手项目的签约落地工作。要求各县市区科学布局驻外招商人员,确保有一定规模的全脱产驻外招商力量。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对不适应驻外招商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对实绩突出的人员予以激励。
(四)强化要素保障。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各园区加大预留“大地块”保障力度,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有序组织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土地征收批前程序履行以及建设用地报件组卷审查等,并同步谋划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要素,提高地块成熟度,达到“拿地即开工”,为重大产业乃至百亿项目持续招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支撑。推动基金进企业、项目基金对接、基金靶向招商等活动,助推资本与产业深度耦合、基金与项目精准合作。
(五)狠抓项目落地。对前期摸排计划继续推进的项目,尤其是10亿元以上项目,倒排项目开工时间表,落实专人跟踪对接,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已供地而未实质性开工的项目,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早日落地见效。对已开工形成实物量的项目,加快纳统。统筹做好新增工业用地科学配置、符合主导产业需求的标准化厂房建设、低效用地处置、僵尸企业盘活等工作,全力保障招商项目落地。
办复类别:B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马兰佳 联系电话:2062383
宣城市投资促进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