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招引+培育,优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紧扣“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重点企业,充分运用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形式,争取引进一批基地型、补链型、科技型、总部型的优质项目,与本地已有产业形成配套互补。围绕中鼎精工、鑫鸿交通、铭大汽车、联诚精密、中鼎-亚德林等园区已有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健链、补链、强链、延链”培育,进一步强健、拉长整个产业连,提升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要充分研究,下决心招引大项目。汽车产业链长,规模效应明显,大企业相较于小企业具有质变的优势,要壮大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销迅速放量,必须要梳理园区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基金作用,下决心招引1-2个重大项目。市本级要多渠道寻找项目项目线索,统筹市、园区参股的基金资源及园区核心要素资源,集中研判、决策、投资1-2个技术前沿、规模较大、带动较广的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同时带来一批配套企业落户,迅速做大。
三要加强市场、研发资源开拓整合。围绕安徽省汽车产业“两个一万亿”规划,抓住各大整车企业提高零部件配套近地化率的机遇,协助园区企业对接整车企业抢订单,同时招引一批项目落地园区。参考周边地区做法,对采购园区零部件的整车企业直接按照采购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探索直接与整车企业合作设立、运营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搭建实用、便利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园区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支持校企联合技术开发、课题攻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主动对接合肥工业大学汽车校友会资源,利用宣城校区独天独厚的优势,邀请校友会来宣召开年度大会。
四要继续加强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市级层面建立重大项目土地指标统筹调度机制,确保重大项目落地。支持宣城经开区建设表面处理中心,支撑园区汽车零部件及光伏半导体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市场化基金引导,尽量向拟落地宣城项目或初创型项目倾斜,凸显产业引导作用,避免将返投额度全部用于当地成熟企业投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